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
时间:2024-09-11
父母所属的领域是家庭教育,父母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示范陪伴作用,每天生活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底色。
父母首先保持一个轻松、坦然的状态,家庭氛围轻松而温馨,问题就能解决一半。就相当于孩子在前方冲锋杀敌,内心深知后方粮草充足,一派和谐,这样孩子就能安心、踏实不少。遇到问题,遇到困难,能与家人沟通求助。同时还需要家长具备一些能力:
第一,情绪调节能力。
父母自身做好情绪管理。情绪调节能力不错的父母,可以进行理性思考、不随便发脾气,能使自己冷静下来,使用恰当的处理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情绪“容器”。作为一个“容器”,帮助孩子接纳情绪、合理表达,消化孩子无法承受的情绪,言传身教,使孩子逐步学会面对各种情绪,提高心理弹性,而不至于被情绪淹没。由此,孩子可以认识到,情绪不是洪水猛兽,“小问题,我可以hold(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第二,共情能力。
父母对孩子的共情,是父母识别孩子情绪的重要基础。当父母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感同身受,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在乎、被理解,“你看见了我,理解了我的感受,所以我存在”。
通过与父母的人际互动,孩子获得一定程度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可以更顺利地开展社交,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结交更多的朋友。
第三,反思能力。
反思不是指对客观事实的理性思考,而是对主观情绪的心智觉察。
具有反思能力的父母,更能养育出“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安全感,更容易被哄好,情绪更趋于稳定,也可以更勇敢地向外探索。
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为孩打造健康的人格基础,这样孩子才能在学校、在社会继续深造,所以我们要想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父母提升自己才是最有效的途径。(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