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双向奔赴”
时间:2024-11-23
翟少博团队在“挑战杯”现场。受访者供图
马超凡的项目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孵化协议。受访者供图
盛君团队在贵州花茂村进行墙绘。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陕西师范大学中俄食品与健康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师路鹏飞第二次带队参加“挑战杯”竞赛。2018年,还在读大二的路鹏飞加入了课题组,围绕秦巴山区如何种好茶叶展开研究。伴随着“三农”工作的重心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也转向了“如何实现茶叶的高值化利用”。
此次参赛的项目负责人段新婷是课题组的“第三代”学生。对他们来说,该研究已经成为一场接力赛,前辈的“托举”让项目从实验室走到了田间地头,后辈的续力让当地的百姓实现了从“有钱赚”到“赚得更多”。
不只是路鹏飞课题组。近日,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的舞台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项目团队凝聚共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青年成长应回应时代发展所需,推动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走进乡土中国深处
青年学生“自找苦吃”
灵动可爱的“渔小临”IP形象,青花瓷片装饰的院落,拖拉机和瓷片结合做成艺术装饰……在今年的“挑战杯”赛场,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大三学生盛君展示了团队在安徽、贵州、内蒙古等地村庄完成的“瓷器活”。
2023年暑期,盛君前往家乡安徽省休宁县进行返乡调研实践。渔临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徽州大峡谷的所在地。在数月的调研过程中,盛君发现这里有着丰富的农副产品及竹木资源,但“游客少,卖不出”。此后的几个月,他和同学为村里完成了渔临村拟人IP“渔小临”的设计,并将IP用在了村里臭鳜鱼、菜籽油等产品包装上。
与此同时,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贵州省花茂村,也有盛君团队引以为傲的作品——一套用时一个多月,由校友赞助、团队成员制作的3000多片景德镇陶瓷片组成的墙绘。其中,位于花茂村村口的“花茂”墙绘,高5.3米,宽4.8米,如今已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据盛君解释,景德镇陶瓷制品不仅品类丰富,而且商业化程度颇高。团队在前往花茂村前,经过两个多月的线上调研,“我们发现花茂村也有制陶非遗,就有了将景德镇陶瓷文化与花茂村陶艺文化相融合的想法”。
“不能只单纯设计一些外观,要全面考虑如何利用陶瓷艺术共建美好乡村。”这次的社会实践后,盛君和同学们并不满足。回到学校后,他和团队成员跟着导师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半年里去了40多个村庄,并提出“艺润乡村——艺术赋能‘和美乡村’”建设模式。
项目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们有顾虑,“有村民说网上买便宜栅栏也是一样的效果”“有村民担心对日常生活有干扰”……为此,盛君和同学们反复向村支书和村民解释缘由,“展示其他乡村艺术赋能的成功案例,让村民看到实际效果进而产生信任”。
让陶瓷艺术走进村庄的过程中,盛君团队也收获了不少温暖。回忆起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口村完成民宿艺术馆设计的经历,同学们仍记忆犹新:“村民特别积极,环卫工阿姨每天一大早就开着运垃圾小车去几公里外,帮助我们收集运输碎瓷片等原料。”
从起初的磕磕绊绊到如今已小有起色,盛君团队的项目目前已覆盖四省五市的十余个乡村。不仅如此,团队如今有了更多的新生力量,“除了本校师生,复旦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的几名硕士研究生也加入了团队”。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届竞赛中,来自全国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433个青年学生团队,发扬“自找苦吃”精神,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充分运用专业所学,为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提供着不同解法。
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
青年团队攻坚核心技术
就像自动驾驶汽车一样,飞机也迎来了自动化飞行。要实现这一步,高效安全的飞行管理系统至关重要。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由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团队完成的大飞机飞行管理系统斩获金奖,也正与这一课题有关。
过去很长时间,我国采用整机采购方案购入飞机,飞行管理系统大多由欧美国家提供。“要从航空大国走向航空强国,实现自主是必然趋势。”团队成员翟少博说。
“实验室一直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为国铸器。”翟少博介绍,得益于西工大的本科生导师制度,他8年前就开始参与支持四维航迹运行的飞行管理系统相关项目研究,有了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
“有了技术积累,为什么不自己尝试一下呢?”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翟少博和其他团队成员在既有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发表了不少作品并获得了十余项技术专利,不断加深支持四维航迹能力的飞行管理系统的研究,并在老师和学校的支持下开始了创业。
“我们的项目常常需要去外场试飞。”翟少博回忆,夏天室外高温,跑道附近会更热,给身体与心理带来双重考验。“为了突破某项技术或指标,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
虽然作为学生团队“闯进”民航应用系统并非易事,但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团队收获了更大的信心,对于认定的目标,翟少博说:“只要有时间,就要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不到最后一刻,都会做优化与提升。”深知做飞行管理系统马虎不得,翟少博说,试飞前一天都要调试到很晚,进行很多次测试,有的测试方案好几百页,涵盖几千条可能出现的场景。
目前,团队研发的大飞机飞行管理系统的多项核心算法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等落地应用,核心算法的性能通过了飞行器结构完整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检测。
近两年,低空经济不断活跃,翟少博和团队成员捕捉到了飞行管理系统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未来高密度、大流量、小间隔的飞行中也有一席之地”。明年他即将博士毕业,在规划飞机航线的同时,翟少博也规划了自己的人生路线。他表示,未来想进入科研院所,继续在飞行管理系统领域发光发热。
与时代同心同向,让青春绽放光芒。在本次“挑战杯”中,不少学生创业团队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用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在产业化的实践应用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打通赛场与市场
科创青春力量生生不息
从赛场到市场,“挑战杯”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11月2日,为期3天的“秦创原·青年创新领航计划暨青创训练营”结营,并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项目落地签约对接会,114个优质科创项目与产业、金融、服务等资源方完成签约。
训练营中,经验丰富的科技经纪人团队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的具体情况,通过观察学员们的互动实践,判断项目及团队负责人的未来发展潜力,为项目提供个性化的孵化赋能服务,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在参加“挑战杯”前,马超凡和团队成员的“得力‘焊’将——助力陕西钢铁产业的激光大电流复合焊接引领者”项目已经与一些钢厂和船企进行了合作,但落地经验、客户资源不足等问题给这个学生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融资、入股、股份结构、场地、政策等这些创业相关的知识,我们作为学生是不太了解的。”在青创营,有很多的创业讲座和创业导师的经验分享,介绍如何孵化项目、怎么招募团队伙伴、怎样根据企业的招标投标调整产品、怎样为产品进行市场定位与客户定位……这些曾经困扰马超凡的问题都在青创营得到了回答。
“借助青创营才有这个机会,去介绍自己的项目,把自己的商业计划展示给公司负责人,通过平台更容易被看到,有更大的概率被孵化。”目前,马超凡的项目已经与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孵化协议,并已经“入库”。“团队与公司会在后续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促进项目落地。”马超凡说。
同马超凡团队一样,今年来自全国2700余所高校的300余万学生怀揣创业梦想与报国热忱投身竞赛,竞赛也以资源、平台、启迪、荣誉等予以回应。伴随着竞赛帷幕的落下,带着属于“挑战杯”的沉淀、情怀和勇气,他们向更大舞台发起的挑战正在开始。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亚云 实习生 史子潇 沈天奕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挑战杯,青年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