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青少年女性体型知觉与求瘦渴望密切相关
时间:2024-12-06
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对于瘦的身材有着偏执的追求,同时常常会高估自己的身体尺寸。因此,在此类患者群体中,求瘦意愿和体型知觉的准确度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形式的关联。王葵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我国许多青少年女性都渴望变瘦,无论其实际体重状态如何。强烈的求瘦意愿是进食障碍的风险因子之一,因此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存在求瘦意愿的青少年女性,是否也伴随着体型知觉偏差;如果存在的话,这种偏差是否和进食障碍症状也存在关联。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王葵博士及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分别考察了不同求瘦意愿的青少年女性对身体尺寸估计的准确程度,以及对身体尺寸估计准确程度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
研究分别招募了48对具有求瘦意愿青少年女性(研究一)、44对不具有求瘦意愿的青少年女性(研究二)和43对具有求瘦意愿的青少年女性(研究三),年龄范围为15-20岁。每个研究中,被试的求瘦意愿使用王葵团队开发的基于中国青少年体重指数的身材评定量表(C-BMI-FRS)测量。需要完成的任务是评估自己和实验同伴三个部位的身体尺寸:手臂、腰部和大腿。在研究三中,还使用64项的进食障碍量表(EDI)测量被试的进食障碍症状。
在身体尺寸估计任务中,被试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被试先观察自己的和同伴的手臂、腰部和大腿的尺寸,随后背对同伴,通过将一根180cm的绳子围成三个圆圈来分别表示手臂、腰部和大腿的周长。被试首先估计自己身体三个身体部位的周长,其次再估计实验同伴三个身体部位的周长。研究助理测量被试围成的圆圈周长并进行记录。实验完毕后,由实验助理测量每个被试三个部位周长的真实值。
结果发现,在研究一中,具有求瘦意愿的女生不仅高估了自己三个部位的周长,同时还高估了实验同伴身体部位的周长。研究结束四个月后,再次邀请被试前来参加同样的实验,发现被试对自己身体部位的高估倾向仍具有稳定性。在研究二中,不具有求瘦意愿的女生正确地估计了自己的手臂、腰部和大腿的尺寸;在研究三中,具有求瘦意愿的女生同研究一一样,高估了自己和同伴身体各个部位的周长,并且高估的程度和进食障碍症状有关。
总体而言,研究发现,在具有求瘦意愿的普通青少年女性中也可能出现体型知觉偏差,即具有求瘦意愿的女生往往会高估自己身体部位的尺寸。这种高估会让她们“觉得”胖,从而可能加剧求瘦意愿,并且可能触发和进食障碍相关的不健康的体重控制行为。而求瘦意愿会影响体型知觉偏差,且二者在进食障碍症状的发展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这提示我们,需要关注青少年女性的求瘦意愿,并及时加以干预。
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心理所硕士刘爽爽(已毕业)和同等学历硕士于超然(已毕业)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心理所王葵博士为通讯作者,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校区(University of Colorado, Colorado Springs)的Heather L. Littleton博士为论文合作者。
论文信息:
Liu, S., Yu, C., Wang, K., & Littleton, H. L. (2024). Body size estimation is influenced by actual-ideal body size discrepancy: A series of studie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 girls.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https://doi.org/10.1007/s00787-024-02615-3
相关研究:
1. Liu, S., Ma, J., Fan, Z, Yu, C., Wang, K*., & Littleton, H. L. (2023). Dysmorphic appearance concern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and emerging adults. Journal of Obsessive-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36: 100778. https://doi.org/10.1016/j.jocrd.2022.100778
2. Yu, C. R.#, Yu, X. Y#., Fan, Z. T., Wang, K.*, Littleton, L. H. (2022)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MI-based Figure Rating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Evaluation & the Health Professions.45(2):215-219. https://doi.org/10.1177/0163278720926714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